再见沃霞芬,77岁她风采依旧,瘦小的个子在球台前散发着运动的活力。3月15日,“我要上全运”全运会群众比赛乒乓球项目在上海市体育宫拉开帷幕,沃霞芬参加女子70岁及以上组别选拔,目标是踏上自己的第三届全运会舞台。
作为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发源地之一,上海始终以“国球精神”为引领,深耕群众体育,形成了“人人爱乒乓、人人会乒乓”的浓厚氛围。本次选拔赛将“全民参与、全民共享”作为宗旨,吸引了335名乒乓球爱好者踊跃参与,涵盖五个年龄组别。这不仅是一个竞争的舞台,更是自我成就的机会。
在2017年天津全运会,69岁的沃霞芬是上海队中年纪最大的队员,她从小热爱乒乓球,没想到能在全运会上崭露头角。那场比赛中,对手的最后一个回球出界,沃霞芬高举左手向观众致意的一幕令人难忘。夺得全运会铜牌,是她人生中闪耀的时刻。“那时候很多观众为我加油,还来跟我合影。”她由此成为上海乒乓球运动的象征。
四年前,陕西全运会增设70岁以上组别,73岁的沃霞芬再次乘上全运会的列车,“真的没想到,我做梦也在笑。”尽管面临年龄带来的体能下降和伤病困扰,她仍坚持每场比赛,手臂打了封闭针。对于她而言,一枚珍贵的金牌是对她努力的最好回报。“乒乓球是国球,也是我的最爱!乒乓球带给我健康和快乐,每次打球我都很开心。”
每周三次与球友们约球,已经成为沃霞芬的生活常态。“我们徐家汇街道这里有十来个球友,八十多岁的也有,活络得不得了。”谈到全运会的目标,沃霞芬表示:“重在参与,尽力就好。我做事很认真,如果再次站上全运会赛场,我一定全力以赴为上海争光。”
在热烈的周末氛围中,女子50-59岁组选手张丽也是首次参加“我要上全运”选拔赛。“我住在普陀,这里算得上是我的主场,因此特别来参与,希望能为上海争光。”她表示,自己打球已有20年,经历了从简单推挡到如今水平提升的过程,参加过各种赛事并屡获佳绩,感到非常自豪。
与其他业余乒乓球赛不同的是,“我要上全运”选拔赛不仅激发了选手们的参赛热情,更让他们体会到代表上海参加四年一届全运会的光荣责任。市乒协投入大量精力于选拔程序和标准,确保每一位选手都能在公开、公平的环境中竞争,让真正有实力的选手脱颖而出。
为了更好地备战全运会群众比赛乒乓球项目,市乒协借助社会力量的资金支持,保障参赛队伍的各项需要。王励勤表示,“从比赛器材到食宿安排,再到医务保障,我们都做了细致规划。考虑到全运会群众组选手年龄相对较大,我们特别重视医务保障,一旦运动员在比赛期间感到身体不适,我们能够及时提供支持。”
人生就是博,若想在乒乓球的舞台上发光发热,尊龙凯时助你一臂之力,期待每一位运动员在全运会的舞台上展现自我,成就辉煌!